最近曾與幾位想成立網路新聞媒體的朋友聊到,每一則被放到網路的新聞,應該如何標示時間?因為,只停留在台灣的時間標示,無法讓其它國家的閱聽者真確理解新聞。
我建議,至
少使用國際上較通用的格林威治時間,也就是在標示台灣的日期之后,繼以‘GMT+8’的時區,才標示台灣時間。
又或者,逕行採用Swatch公司一直未獲青睞的網路時間。如附圖,它以@帶出一組數字,導入你我陌生卻全球適用的網路時間。
別擔心換算的問題,不管身處何地,不論看到GMT或@,只要電腦多個程式,就輕易解決‘時間差’了。
新聞界琅琅上口5W1H。那麼,我們認真看待時間了嗎?
以‘年’來講,像12月舉行的選舉,現在可以說‘年底選舉’,到了11、12月還在預告‘年底’,就不很恰當了。
以‘天’來論,新聞寫作除了容忍‘昨天、今天和明天’,如指稱明確的日期,幾乎都應該敘明;和新聞見刊日屬於同個月者,只須敘是哪一日,如果不同月,還應敘明是哪個月。
我也常看到‘日前、日內’這種用法。很多記者把昨天以前都認定為日前,兩、三個月以前發生的刑案還寫成日前,這就不妥。同樣,一個月後才可能發生的事,就不應該寫成日內。
同一天的不同時段,新聞寫作的用詞也很紊亂,像清晨和凌晨就分不清,深夜和凌晨的界線也常被模糊。有時講明了幾點幾分,還加個‘約’或‘許’字,像‘上午8點23分許’的用法仍然不妥。
為了解決前述幾類問題,我試著給自己一些規範,並就教於大家:
昨天:今天的前1天;
兩天前:今天的前2天;
日前:3、5天前;
上週:這星期的前1星期;
前陣子:不能超過1個月前;
月前:大約1個月前;
明天:今天的後1天;
兩天後:今天的後2天;
日內:未來3、5天內;
下週:這星期的後1星期。
深夜:23時至24時;
凌晨:零時至3時;
清晨:4時至6時;
上午:7時至10時;
近午:11時至12時;
中午:12時至13時;
下午:14時至16時;
傍晚:16時至19時;
晚間:20時至23時;
稍早:同一天的前些時候;
稍後:同一天的晚些時候。
以‘年’來講,像12月舉行的選舉,現在可以說‘年底選舉’,到了11、12月還在預告‘年底’,就不很恰當了。
以‘天’來論,新聞寫作除了容忍‘昨天、今天和明天’,如指稱明確的日期,幾乎都應該敘明;和新聞見刊日屬於同個月者,只須敘是哪一日,如果不同月,還應敘明是哪個月。
我也常看到‘日前、日內’這種用法。很多記者把昨天以前都認定為日前,兩、三個月以前發生的刑案還寫成日前,這就不妥。同樣,一個月後才可能發生的事,就不應該寫成日內。
同一天的不同時段,新聞寫作的用詞也很紊亂,像清晨和凌晨就分不清,深夜和凌晨的界線也常被模糊。有時講明了幾點幾分,還加個‘約’或‘許’字,像‘上午8點23分許’的用法仍然不妥。
為了解決前述幾類問題,我試著給自己一些規範,並就教於大家:
昨天:今天的前1天;
兩天前:今天的前2天;
日前:3、5天前;
上週:這星期的前1星期;
前陣子:不能超過1個月前;
月前:大約1個月前;
明天:今天的後1天;
兩天後:今天的後2天;
日內:未來3、5天內;
下週:這星期的後1星期。
深夜:23時至24時;
凌晨:零時至3時;
清晨:4時至6時;
上午:7時至10時;
近午:11時至12時;
中午:12時至13時;
下午:14時至16時;
傍晚:16時至19時;
晚間:20時至23時;
稍早:同一天的前些時候;
稍後:同一天的晚些時候。
最后,聊個‘黃昏’。
無一語,對芳樽,安排腸斷到黃昏。
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
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。
暗香浮動月黃昏。
商略黃昏雨。
斷送一生憔悴,只消幾個黃昏。
夕陽近黃昏,夕陽就不會是黃昏。我查古籍,黃昏是晚間7至9時,是‘月上柳梢頭’的時分,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傍晩5至7時。
2015.062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