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新聞台061:女記者

洪秀柱小學老師孔依平給她寫了字,題詞稱‘女棣’,有學問。我聯想如何尊稱女記者,‘女士’似乎不是好選擇。

棣是一種樹,自古用來象徵兄弟之情,老師把學生當弟弟,尊稱‘仁棣、賢棣、學棣’,女學生就是‘女棣’。

‘女棣’用在贈書贈畫的題詞,千萬別錯寫成‘女隸’,那是女奴。

如果不是長輩對晚輩、老師對學生,常用‘女史’稱呼有學問或才華的女性,如‘某某女史清玩’、‘某某女史雅正’。

‘女史’是古代皇宮一種女官,有她的地位。有些人用‘女校書’稱呼才女,但有爭議,因為第一個被這麼稱呼的薛濤,是唐代的妓女。

東漢班昭很有學問,常被請入皇宮給后妃上課;她丈夫姓曹,時人敬稱她‘曹大家’。

‘大家’就是‘大姑’,像唐代擅長劍舞的公孫氏被稱‘大娘’,雖然‘大姑’、‘大娘’都是尊稱,現代女性未必能接受。

‘女士’的稱呼很普遍,並非來自西方,而是3000年前西周就有的。在‘士’之前加個‘女’字,其實隱含尊卑的概念。

這就像佛家的‘沙彌、比丘、和尚’與‘沙彌尼、比丘尼、和尚尼’,總是有性別之分。也有‘和尚尼’被信眾尊稱‘和尚’或‘大和尚’,並不多見。

就性別平等的觀念,在男性稱謂之前加個‘女’字,並不是好的選擇。就像中國近年常用的‘女高知’、‘女公知’,總覺怪怪的。

‘女高知’是女性高級知識分子,‘女公知’則是女性公共知識分子,兩者指涉不同。

‘女公知’指經常對公共議題發表看法的知識分子,其實就是古代‘女士’的現代版,仍然有尊卑之意涵。

考量跨性別的概念和現實,我覺得稱呼女記者的最佳措辭就是‘記者’。新聞寫作的‘她、妳’等字,將來也須一併剔除。

2015.0822

https://m.facebook.com/ChuChuPepper/photos/a.808496762572958.1073741832.796255990463702/867164850039482/?type=1&source=48&ref=bookmarks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