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泰山無法在台灣的職棒容身,際遇讓人唏噓,跑體育的新聞同業定有好觀點,我只能説球團們‘有眼不識泰山’。
一些給小朋友讀的成語故事,把‘泰山’說成巧手魯班的徒弟,魯班沒能看出徒弟技藝之高,便自稱‘有眼不識泰山’。
有的更離譜,説魯班因而自殘一目,現今木工尊敬祖師爺,測量也常閉一目。
我讀清代崔灝‘通俗篇’,‘不識泰山’條內並無魯班相關情事,只提西晉劉伶‘酒德頌’云:靜聽不聞雷霆之聲,熟視不睹泰山之形。
劉伶是‘竹林七賢’成員,他的‘不識泰山’,是指‘大人先生’喝了酒的境界,一般人達不到。
宋代老蘇、蘇洵把這境界拉低,並且創造另一成語。他在‘心術論’説:“為將之道,當先治心,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。”
‘登泰山而小天下’也有點怪,爬山的是孔子,替他説這句話的卻是素未謀面的孟子。
孔子的‘泰山’,和死亡有關。有天早上他直唱:“泰山其頹乎?梁木其壞乎?哲人其萎乎?”七天後就死了。
明末左光斗寃死獄中,史可法就曾親書‘泰山其頽’,很是悲痛。
有人誤把‘玉山’當‘泰山’,喝醉酒之‘玉山頽矣’説成‘泰山頽矣’,會死人的。
另一個‘竹林七賢’成員嵇康,長得高又帥,‘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將崩’。這‘玉山’是如玉之山,不是真的山;後代醜黑飲者竟也自稱‘玉山頽’,斗膽!
又,大蘇、蘇軾有詩: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 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”同樣的‘不識’,‘廬山’和‘泰山’也不能搞混。
至於稱妻之父‘泰山’,宋代晁説之認為有兩種來源,一是泰山有個‘丈人峰’,另一是唐人段成式‘酉陽雜俎’記載的唐玄宗封禪故事。
忘了先講,前述地名之‘泰山’,是指位於現今山東省的東嶽。公元725年,唐玄宗從西邊長安到泰山拜拜,陪行官員很辛苦,每人升一品。
封禪史是宰相張説,他把女婿鄭鎰帶上了,事後從九品驟升至五品。玄宗覺得怪,鄭鎰支支吾吾,一旁伶人黃幡綽曰:“此泰山之力也。”
丈人厲害吧?這是稱妻父‘泰山’和‘岳丈’的由來。但宋代晁説之另外批評,稱妻母‘泰水’、稱妻之叔伯‘列岳’,謬誤愈甚。
新北市泰山區的地名,沿自轄內‘頂泰山巖’、‘下泰山巖’兩廟。這‘泰山’,是顯應祖師在福建永春弘法處,不是山東那座山。
北宋末至南宋初,有兩名僧人先後在福建永春、安溪弘法,圓寂後逐漸被道教化,一為清水祖師、一為顯應祖師。
兩位祖師也被信徒迎來台灣,三峽祖師廟供奉的是清水祖師,‘頂泰山巖’、‘下泰山巖’供奉顯應祖師。
另外,關於人猿‘泰山’的電影,1918年默片以來,或稱已有四十七部,我也不知看過的是哪幾部。
我好奇的是,網路有人説,‘Tarzan’這詞已被英國作家後代註册為商標,並稱‘泰山’因而也不能濫用?
最後再談一下張泰山。雖説球團在商言商,却也可以試著向累積一定成就的球員致敬,畢竟牽動的是球迷的心。
台灣棒球維基館:張泰山
http://twbsball.dils.tku.edu.tw/wiki/index.php/%E5%BC%B5%E6%B3%B0%E5%B1%B1
2015.0102。維基百科圖:泰山電影海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