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

新聞台080:公無渡河

不知不覺中,‘兩岸’已成為專有名詞,意象迥異於往常;渡或不渡,更讓人千迴百轉。洪秀柱選情低迷,瀕臨被逼退,也源自她的‘兩岸’言論。

‘兩岸’向來只稱於溪河江湖,但海峽勉強用得上,如英吉利海峽兩岸、臺灣海峽兩岸。此岸到彼岸,英文是‘cross’,渡海如同渡河。

遇河遇海,非渡不可嗎?不全然是。屈原抱石沉江,師法殷末申屠狄,都是憂國。戰國末年的徐衍則是憂民,他負石投海。

還有一個瘋了、喝醉的,不知怎樣的心情,就走進河裡死了。他太太箜篌彈唱:“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,墮河公死,當奈公何!”歌罷,也投河而死。

這是漢代歌謠,蔡邕說是朝鮮渡船人目睹的悲劇。口語應如:“要你別渡河,你偏要;現在死了,我該拿你怎麼辦?”

不少詩人都吟詠過‘公無渡河’這個故事,包括李白、李賀。當代余光中也有同名詩作:

公無渡河,一道鐵絲網在伸手
公竟渡河,一架望遠鏡在凝胖
墮河而死,一排子彈嘯過去
當奈公何,一叢蘆葦在搖頭
一道探照燈警告說,公無渡海
一艘巡邏艇咆孝說,公竟渡海
一群鯊魚撲過去,墮海而死
一片血水湧上來,歌亦無奈

這是1976年作品,詩人對於中國人民奮力偷渡香港的感受;‘公無渡河’,其實也是‘公無渡海’。如果不説,你會誤會和臺灣有關嗎?

別說渡河或渡海了,光‘兩岸’,就有過悲慘的意象。‘一將功成萬骨枯’出自唐代曹松,他這組詩作於公元880年初,官軍戰黃巢,百姓遭殃:

澤國江山入戰圖,生民何計樂樵蘇?
憑君莫話封侯事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

傳聞一戰百神愁,兩岸彊兵過未休;
誰道滄江總無事,近來長共血爭流。

中國的‘海峽兩岸關係協會’,英文是‘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’。臺灣的‘海峽交流基金會’,英文比較保守,是‘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’。

我注意到,近來兩岸文件已多‘Cross-Strait’;渡之矣?

臺灣人民大多樂見兩岸交流,但有所謂‘維持現狀為主流民意’之説。先前連戰參加中國閱兵,以及洪秀柱‘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’,都是急於渡河渡海而踩了紅線。

我是反渡的,就拿李賀的“公無渡河”,聊記洪秀柱這場大戲吧: 
 
公乎公乎,提壺將焉如? 
屈平沉湘不足慕,徐衍入海誠為愚。  
公乎公乎,床有菅席盤有魚。  
北里有賢兄,東鄰有小姑。  
隴畝油油黍與葫,瓦甒濁醪蟻浮浮。  
黍可食,醪可飲,公乎公乎其奈居。  
披髪奔流竟何如?賢兄小姑哭嗚嗚。 

2015.1014。
圖引自維基百科,箜篌;‘公無渡河’曲亦名‘箜篌引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