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

新聞台113:住持與方丈、和尚與尼姑

朱立倫拜訪法鼓山果東方丈,總統大選前自是新聞,我也聊聊和宗教有關的新聞寫作,敬請同業不吝指正,共同圓滿不周延處。

以前新聞只稱‘耶誕節’,不稱‘聖誕節’,原因是衞道人士認為,只以耶穌誕辰為‘節’有爭議。

但我觀察,近年道教或民間信仰已泛稱各種‘聖誕’,沒有必要視‘聖誕節’為新聞寫作禁忌。

以前之神明遶境,新聞寫作也略有規範,基本上以‘大神’為遶、‘小神’為繞。但我觀察,近年民間都稱遶境,新聞寫作也可從俗。

‘寺廟’是複數型態的集合名詞,單一宗教建築不可能是‘寺廟’。在一般情況中,‘寺’是佛教、‘廟’是道教建築。

古代,廟用來祭祖,如‘太廟’,道教借用稱呼。道教及民間信仰另有宮、殿等,隱然和所供奉神明的位階有關。

寺,古代是政府機關,如司法之‘大理寺’、典禮之‘太常寺’、外交之‘鴻臚寺’。東漢首自西域迎來佛教法師,暫住‘鴻臚寺’,隨後另建專門講經處所名為‘白馬寺’,‘寺’便由佛教借稱。

果東,為法鼓山方丈和尚。和我同是基隆人,大我一歲,我師大附中學長。和尚、方丈,新聞寫作也各有規範。

我們寫新聞、下標題,儘量不稱‘尼姑’,因為它源自‘三姑六婆’這個被負面化的語詞。

三姑指尼姑、道姑和卦姑,六婆指牙婆、媒婆、師婆、虔婆、藥婆、穩婆;在某些特定的時代和環境中,被指稱經常出入閨門而道長說短。

佛家女眾對這負面稱呼或許無憎無愛,但我們要學習尊重。

有人另寫‘女尼’,這是疊義,‘尼’已是女眾。這就像寫‘未成年少女’;難道有‘成年少女’嗎?

‘和尚’一詞,我們也常誤用、濫用。

‘和尚’有點像出家人的老師,有些人主張‘和尚’自己不必是出家人,但多數時候我們是在佛教裡界定他。

也就是說,修行深厚的佛教宗師或領袖,才尊稱為‘和尚’。

我們更常忽略,女性的和尚其實應該被稱為‘和尚尼’。

如此一來,不能隨便稱出家男眾為‘和尚’,所謂的‘假和尚’,更不知所云了。至於法鼓山的方丈,當然可以稱‘和尚’。

另外,佛教界似乎不反對用‘僧尼’來泛指出家男女眾,我們或可援用,總比胡亂稱‘尼姑和尚’好。

信佛教,我們常講皈依‘三寳’,就是皈依佛丶皈依法丶皈依僧。僧,因而也被稱為師父。

有人在家修行,是居士;有人剃度出家,年少的是沙瀰丶沙瀰尼。

年滿廿的出家眾,如果受俱足戒,就是在頭上點了三個戒疤,男的稱比丘,女的稱比丘尼。

至於和尚丶和尚尼,如前所言,是聖嚴、證嚴之流的大宗師,有時徒弟尊稱座師或住持,也稱和尚丶和尚尼。

大小和尚之分,也不是指年齡。有一種説法是:‘去惡存善’還只是小和尚,‘善惡同去’才是大和尚。

台灣的佛教領袖,有‘上人 、法師、老和尚’等各種稱呼。果東是法鼓山領袖,謙稱‘和尚’。

先説‘住持’。它是住守、護持的意思,被用來稱呼單一佛寺的‘管理者’。小佛寺的管理者未必是有修為的和尚,有時只是一般的比丘。

‘方丈’,一説源自維摩詰居處長寬高各一丈,有修為的和尚心響往之。早期佛寺有‘方丈之室’,管理者居之,‘方丈’因而也是一或多個佛寺領導者的稱呼。

法鼓山佛寺不止一處,稱領導者為‘方丈’,恰如其分。因而,果東為‘法鼓山方丈’,他也是法師、和尚,將來或是上人、老和尚。
2016.0107。維基百科圖、説:
法鼓山山徽。整幅圖形勾勒出佛陀轉法輪時的手勢,名為說法印,示意眾生諸般纏綑已獲消解。山徽左側為山形,右側則似一人打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