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

新聞台108:信口雌黃

記者的悲哀之一,在於必須忠實報導政客們的胡言亂語。例如總統候選人要電視辯論了,我們能說他們信口雌黃嗎?

雌黃,是古代‘修正液’,用來塗改文字的礦物。西晉王衍很能清談,義理相礙都轉得回來,當時人稱‘口中雌黃’,有褒義,但現在已是貶義。

信口雌黃的這位王衍,稱讚郭象的口才‘如懸河瀉水,注而不竭’,因而又有了‘口若懸河’的成語。

‘信口開河’、‘信口開合’,在教育部‘成語典’是通用的。

我稍查,它始用於元代戲曲,先有‘信口開呵’、‘信口開合’,受‘口若懸河’影響,‘開合’又成‘開河’。

如果通用,我仍然主張各家媒體宜統一用法,不要困擾閱聽者。

‘惹事生非’、‘惹是生非’,教育部‘成語典’也是通用。

但,一如支持‘開合’,我傾向支持‘是非’。試問:‘口是心非’,能寫成‘口事心非’嗎?

‘每下愈況’、‘每況愈下’意思不同,但實際已被混用。指情況惡化,當然是‘每況愈下’。

‘每下愈況’語出‘莊子’,講市場管理員踩住豬,從豬小腿就可判斷肉多肉少。

有些媒體和新聞主管不分青紅皂白,硬把記者的‘每況愈下’改成‘每下愈況’,弄巧成拙事小,更侮辱閲聽者學養。

但我真的見過記者把‘琶琵別抱’寫成‘枇杷別抱’,這算寫了錯別字,還是用錯成語?

相對於錯字、別字,新聞報導中的成語,比較不講究,可以採行通俗用法。

不過我向來建議,除非評論,或是引述,報導中儘量少用成語。

記者可以在評論和特稿中,稱讚總統候選人口若懸河,或勇敢批判他們信口開合、信口雌黃、口是心非,報導中就不宜夾敘夾議,除非引述評論員的談話。

2015.1225。維基圖:雌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