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

新聞台086:有亦何妨事?

一片二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
千片萬片無數片,飛入蘆花總不見。

UDN TV之開關看來未定,“民報”引聯合報系內部刊物稱,經營階層只説會‘歸零思考’。歸零,一些人生導師也愛説,其實很麻煩。

0到1,哲學上就是無到有,牽涉形上學和本體論,是比天大地大還大的學問。歸零,不止回到初始,是比初始更初始;可能嗎?

零,徐雨,從雨令聲。可以說是很小的雨,但它就是會掉下來的雨,所以‘臨表涕零’,眼淚和悲傷都收不回去了。以‘零’為‘0’,理據弱了些。

數字的大寫,顧炎武考證始自武則天,近代出土文物顯示有可能更早。但我粗淺比對,歷來討論多為‘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’,少了‘零’。

我年輕有個異想,用來向別人謬論儒家和道家的不同。

我當年說,儒家追求‘仁’之類的目標,凡夫俗子再怎麼努力,也達不到聖人的完美境界,終其一生便只能往前衝,直線的無窮遠處是回到原點。道家講‘赤子之心’,要人們一出生便停駐原點不動,和儒家其實是殊途同歸。
我現在會説,一但有了‘點’,它就有形體和大小,是‘有’非‘無’,儒家和道家都回不去了。就連文首清代鄭板橋的“詠雪”,依‘物質不滅定律’,誰說它們都不見?

宋代王安石搞變法惹爭議,個性也怪怪的,但他模仿佛門寒山拾得作詩,竟饒有禪意:

有一即有二,有三即有四;
一二三四五,有亦何妨事?
如火能燒手,要須方便智;
若未解傳薪,何須學鑽燧。

‘空’或‘無’,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。‘鑽木取火’貴在‘取’字;如何讓火延續下去,比另鑽一木更需大智慧。

2015.1027。圖引自維基百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