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

新聞台100: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

我進大樓第一個遇到的,是林先生的貼身警衞;離開前我對著機器付停車費,感覺身旁有人,轉頭認出是美食街經理。他們没問,都知道我來捻香。

靈堂門前有自由時報副社長陳進榮。他説:“我想,你應該會來。”我後來像化外之民,他知道的,所以猜想。我也没主張,就覺得該來。

我一人在林榮三先生靈前鞠躬,再向鴻聯、鴻堯兩位公子致意。他們知道我原是自由的,特别解釋鴻邦社長剛好在處理其它事。

行禮後,和陳副社及鄧蔚偉、藍祖蔚諸兄淺聊;走去開車的路上,又遇吳柏軒等記者,反而多講了些話。

啊,我一年也没見這麽多熟人,不知如何互動了。因而,我對林先生説的,本想也對他們説,卻都没説。

我對林先生説啊,蘆洲舊名河上洲,也是和尚洲。

他曾和我爭論蘆洲的舊名。林先生的祖父和尚公就出生和尚村,他堅持是和尚洲。我那時對他説,他那位子侄輩、研究文史的楊蓮福也主張河上洲;林先生不以為然。

那只是自由時報每天諸多版面中,台北縣版一則小新聞裡的三個字。這位報老闆讀了、問了,我當時承諾會請記者弄清楚,直至靈前才答。

新聞,有時要字斟句酌;林先生特愛‘斟酌’二字,常掛嘴上,也身體力行。

1996年我要到自由,林先生舊屬黄福田提醒我,如果答案尚未周延,可以先不回答林先生的提問。

因此我在靈前對林先生説的是蘆洲,是他要我斟酌的。至於我在網路找到曾茂隆先生的文章,也一併請林先生參考。

我把文中‘日據’改‘日治’,因林先生不喜。

「蘆洲泛月」是淡水著名八景之一,林逢源曾詠詩讚曰:「一櫂空明趁晚潮,木蘭舟在鏡中搖,數聲魚笛滄浪晚,十里蘆渚花國遙;片面盟甌如此水,斷蓬過雁可憐宵,分明七二灣明月,今夕相逢上畫橈。」此詩文道出蘆洲地區的丰姿綽約、婉約靜瑟。
 
本文擬從相關文獻簡介蘆洲地名的由來:
 
【河上洲】:蘆洲初名河上洲。蘆洲地區的形成,早期係因淡水河道沖積成一大沙洲,且被桃園南下的大漢溪及其支流等河川溝圳圍繞,與陸地皆無連接,形成河中沙洲,因此早期先民們遂以「河上洲」稱之。
 
【和尚洲】:清乾隆29年,余文儀在其《續修臺灣府志》中曾提及「和尚洲」這個名稱,此應為記載蘆洲舊稱「和尚洲」的正式文獻。據悉,早期新竹城煌廟曾向官方申請開墾河上沙洲,將此地的產業所得充作關渡媽祖宮的香油錢。關渡宮和尚常渡河至河上洲開墾休息,並設一公館徵收租穀,遂稱「和尚厝」。因其音與和尚洲相似,而形成「和尚洲」之地名。
 
【蘆洲】:清咸豐、同治年間,淡北有八景,其中一景為「蘆洲泛月」,許多詩人墨客到此泛舟賞月,渡船可至今日蘆洲國小處,遂有「蘆洲」之地名。
 
【鹹草埔】:清同治年間之《淡水廳誌》,其地圖上曾出現「鹹草埔」的一沙洲,據悉應是指蘆洲一帶之沙洲,早期水湳溝一帶曾栽植大量的藺草(臺語稱鹹草),故推估「鹹草埔」可能也是蘆洲的俚語舊地名。
 
【鷺洲】:日治時期,因「和尚洲」之名不雅,加以沙洲沼澤地等耕地牛隻及白鷺鷥甚多,遂簡稱「鷺洲」。據悉當時鷺洲涵蓋範圍包括現今的蘆洲市及三重市,直至民國36年,蘆洲和三重分治,才恢復為蘆洲鄉,後升格為蘆洲市。(參考資料:楊蓮福《趣談蘆洲舊地名》、蘆洲市公所編《蘆洲鄉誌》。)
 
2015.1210。維基百科中,蘆洲的鳥瞰圖。
東面與西面分別被淡水河(右)與二重疏洪道(左)所包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