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新聞台007:記者會

最近較常和年輕公民記者互動,某夜接到急訊,詢及政治人物記者會資料袋塞紅包,她如何報導。

先談紅包。我説,第一種方式是雙掛號退給對方,第二種是以對方名義捐給慈善機構。

採行第二種方式怪怪的,但有羅賓漢的一點點快感。會怪怪,是因為你能決定如何使用那筆錢,前提必然是你收了紅包變成你的錢。

其次,她想報導‘記者會的紅包’,我也建議了兩種方式。第一就是她原先執意的立即報導,第二是多重案例、現象面的專題報導。

立即報導是絕裂。給紅包的一方就不提了,要面對參加記者會的同業比較麻煩,而且當中極可能有人退了錢,一竿子打翻並不妥,就報導而言也不周延。

因而我鼓勵她採專題報導的方式,並且應允協助她,提供更多案例以深入現象,並以資深媒體人身分接受訪談。

‘從前風聞有你,今日我親自見你!’有些同業向來高調批評記者會的紅包,但我見他們經常接受邀宴,出入頂級餐廳。

我也曾陪報老闆赴政府首長飯局,他和我一樣,‘領’了一個茶葉禮盒回來。

由於職務,我在新聞職場經常必須對新人上課。我從不迴避這倫理問題,但也沒給過確切的答案,只能反向舉例請他們思考。

我常常拿起我的筆,對著滿堂新記者們説:如果你有意無意間收下記者會資料袋裡,一枝5元的原子筆,你覺得該不該給自己定個‘收’的標準?

大抵是存乎一心吧!如果一定要有答案。

接下來談些小事。以前看同事稿子寫‘記者招待會’,不止劃掉‘招待’兩字,也儘量去電叮嚀,別再讓自己出醜了。

中央部分機構、縣市政府及警察局等單位,也會挪出辦公空間,供記者聯絡及寫稿。曾見同業在門口貼條子寫‘記者休息室’,我也直接劃掉‘休息’兩字,甚至覺得‘記者室’都不妥。

另外,我挑了羅馬假期那場淒美的記者會畫面,希望多少沖淡這篇的異味。

2015.0615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