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新聞台016:台灣之路

我鼓勵記者站在政府的對立面,至少觀察不致渾沌,偶爾遇到好政策,也可以配合宣導。例如尋求國際化的都會,主要道路系統是否以編號替代,媒體決定了政策的成敗。

先講紐約市,它的道路編號不僅供市民和遊客利用,實則擴及文學、電影等諸多領域。我記不得是達賴喇嘛或索忍尼辛訪台時,特別建議台灣當局考慮大都會的道路編號。

台北市政府2000年把東西向主要道路分為10條大道(Boulevard,Blvd.),南北向主要道路分為14條大街(Avenue,Ave.),有些路標目前還保留編號,但政策已於郝龍斌市長任內終止,人們幾乎不知忠孝東西路是第4大道、中山南北路是第6大街。

前幾個月有機會連續造訪台南4次,我注意到舊台南市區道路編號的努力。后來查網路得知,它的主要幹道以2位數編成。奇數為南北向、偶數為東西向;次要道路以3位數編號。

另外,台灣高速公路南北向3條、東西向5條,已往敍述交流道名稱的方式變得容易混淆。我注意到政府已為交流道或匝道編號,民間使用率仍不高。

這些政策的成敗,第一要看地圖業者配不配合改,第二就是媒體願不願意推波助瀾了。媒體高階主管有時要想想,這真的是上不了枱面的事?

同業有時誇獎副總、主筆 、總編、社長之流,我都苛求他們更完美。因為台灣就這麼小,新聞人要多花一點心力關注。我曾對某社長説明,中山高五楊高架可能的影響,他那時完全不知有這個興建計畫。

我們小記者呢?就可以不了解道路嗎?我於拙作“新聞寫作基礎工程”列了專章,討論這不入流的題目。但是我一直這麼想:不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一次的,不應該是記者,更不應該成為新聞主管。

例如,同一條路有3座核電廠,全世界可能絕無僅有,就是我們的省道台2線!

在台灣,道路被系統編號,我們報導車禍及相關新聞而必須提及時,應該精確描述。這不只是我們應有的專業,也是為了讓不同地區的讀者,比較容易理解事件中的地點。

我先舉例,新北市新莊區及周邊居民大多知道‘2省道’,它初始是台1線的支線,當地原來就只1條省道,因些把新闢的支線稱為‘2省道’,有些記者不察,還擅自改稱台2線,謬誤就很明顯了。

台2線是由台北市關渡到新北市的淡水,沿著海邊經基隆平到宜蘭縣。它另有7條支線,全部8條大馬路都和新莊的‘2省道’不相干。而且,新莊這條‘2省道’後來升格為台1線的主線,原來經過輔仁大學前門的台1線,反而降格為支線。

那麼,新莊‘2省道’如果發生極重大的車禍,我們不是應該精確地指述‘台1線新莊段’,否則其它縣市的讀者怎麼了解?

我並不是說‘新莊2省道’這種稱謂不能用,但它只適合用在單純和新莊當地相關的鄉鎮型新聞,畢竟它對新莊人仍具強烈的親和力。

人民常常比政府更具創意,包括為道路命名。例如,從桃園市復興區羅浮,到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,這條30多公里的美美道路就被稱為‘羅馬公路’。我們在報導中提及時,仍然有責任讓多數讀者明白這條‘羅馬公路’的位置,甚至它名稱的意涵。

如果各位明白道路與新聞寫作的相關,才不會覺得以下的敘述很枯燥,而忽略其中所包含對書寫道路時的建議。

在台灣,像樣的道路有4大群組,分別是國道、省道、縣道、鄉道。不管是哪1群組,編號為偶數的都是東西向,奇數為南北向。

這和少數道路的通俗稱呼不符,例如,桃園大溪到宜蘭壯圍的‘北橫公路’,它其實是南北向的,編號因而是台7線。我們當記者必須先理解並緊記,才能傳達真確的訊息給讀者。

道路群組的圖示,國道是‘綠框白底梅花狀’,一般省道是‘藍底扇狀’,快速公路之省道為‘紅底扇狀’,縣道是‘黑框白底方形’;鄉道,也是‘黑框白底方形’,編號之前會加上縣市別,例如‘桃53’。

國道,就是高速公路。南北向的有1號中山高、3號福爾摩沙高、5號蔣渭水高。5號蔣渭水高就是北宜高,目前是3條南北向高速公路當中最短的,如果建了蘇花高和花東高,它們就會接起來統稱國道5號,環台高速公路系統才算完成。

東西向的高速公路,其實具有聯絡1號中山高和3號福爾摩沙高的功能,從南到北依序是2號、4號、6號、8號、10號。

我看過記者把‘國道2號’寫成‘台2線’,當然差很大。另外,東西快速公路是屬於‘省道’這個群組,也常被誤寫為國道。

我主張,有名稱的國道,我們還是連名帶姓提,例如‘國道1號中山高’。至於無名的東西向偶數高速公路,我建議寫成‘連接左營和旗山的國道10號’,或‘連接左營和旗山的10號高速公路’。

當然,為了省字,特殊情況下也可只寫‘國道3號’、‘國道10號’,例如整則新聞只是100字的短訊時,我們就無暇為讀者設想那麼多。

省道,大家習慣寫成像‘省道台3線’,雖有贅字,我們就不改了。如果要特別強調它是快速公路,可寫如‘台66號快速公路’。

南北向、奇數編號如台1、台3線,都是傳統、有名的縱貫道,也有後起、編號60多的封閉型快速公路。東西向、偶數編號的省道,目前編號最高達88。

至於縣道,它比較容易被誤解某某縣的道路,讀音上也容易被誤會是某某線,我們因而必須統一寫成「XXX號縣道」。

縣道的編號是3碼,從101新北市三芝到淡水起跳,由北往南漸增,編到離島澎湖馬公到興仁的205號。我們不稱‘新北市101號縣道」,是因為很多縣道其實跨越縣市。

不了解道路系統一樣可以當大記者,為什麼還要多講這些?我以為,這是新聞要件人事時地物之一的關鍵,了解這些才夠格當記者,哪管是大記者或小記者。

最後,我想談談大都會的道路。例如高雄市的‘一心、二聖、三多、四維、五福、六合、七賢、八德、九如、十全’路,我年輕在當地跑新聞時,就覺得極有特色。

台北市的大馬路其實也是棋盤式,東西向如‘民族、民權、民生、南京、長安、市民大道、忠孝、仁愛、信義、和平’路,南北向如‘環河、延平、重慶、承德、中山、新生、建國、復興、敦化、基隆’路。

老高雄和老台北或許如數家珍,外地人就莫名所以了。因而,媒體也可以思考,如果台灣各大都會要國際化,主要道路是否改採編號?媒體要不要出手幇忙?

2015.062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