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新聞台011:少老


他們説,稱公稱老太八股;我説,不會啊。

我在聯合報初當記者時,內勤中彰投組組長是張少白先生,我們都恭恭敬敬喊他‘少老’。我用‘喊’字,是因為我們更想親近他。

那是手寫稿時代,有次我抄彰化縣運成績,把跳高和跳遠都寫成跳高,不久就接到少老電話,輕輕柔柔説:我們報紙很多人看,要小心……。

地方中心主任,我們喊老大。至於某公又某公,小記者在地方見不到,猜想至少是總編輯之列。不過,我沒幾年竟也成了某公。

那時仍在聯合報,調到台北縣。年輕同業發現我姓名第2字為‘克’,長得又如國父和譪可親,便稱我‘克公’。我就這樣被捉弄20年。

各位如果理解什麼是‘客兄公’,就知道我之為‘克公’,其實是被覇凌的。

但伴隨和譪可親,是我的逆來順受;只能期待未來立有‘記者法’,並有專章保護如我之受害者。

自由時報反對稱公稱老,職場上都敬對方職稱。我是很不習慣,私下也多次糾錯。

例如,同事稱我‘執行長’,我常説‘你錯了’。

‘行’與‘長’都是破音字,這3個字應該讀如‘直杭腸’,簡稱‘直腸’。后來,真有好同事當面如此稱呼我,我也才覺得有人味。

我是想聊聊新聞寫作的稱謂。

我們向來先職稱、后人名。例如寫市長柯文哲,誓死不寫柯市長、柯文哲市長。而且,只有首次見職稱,文內各段都直呼柯文哲,或‘他’。

以前允許對國之重臣先人名、后職稱,例如馬英九總統。我建議,現在這樣的年代,所有政治人物比照市長柯文哲辦理。

有一種例外,像稱呼歐米歐。如果有個老先生還不錯,我們可以稱他‘歐米歐老先生’,接著一直稱他‘歐老先生’。

在我們新聞界,這是極尊敬的稱謂;一如我稱張少白先生為‘少老’。

2015.061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