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新聞台032:記者淪落史

近年,記者經常挨駡,甚至被列為台灣亂源之一。我每次都生氣,真的也都有反省,卻始終搞不懂怎麼會變這樣。

過往尊榮就不提了,我試著回憶幾個轉捩點。各位新聞同業必然理解,這只會是我一己之見,轉捩點的選擇也無價值論斷。

1,報禁開放

戒嚴令的解除,是1987年7月15日;報禁開放,則是隔年1月1日,受理新報登記及增張。

增張,是指上限由3放寬到6張。某些報社的稿量需求,增加不止一倍,因為地方版的分版更多,版面也更大。內外勤人力吃緊的同時,品質控管鬆動。

新報如雨后春筍冒出,編採人才的需求量大增,雖有幹部層級橫向流通,畢竟引進大量新手立即上陣,素質容或保持一定水準,養成教育時程已被迫縮短,因循至今。

2,退報運動

1992年10月30日,聯合報一版頭題報導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前一天説,中共不惜針對台獨‘犧牲流血、前仆後繼’,寧可停止發展經濟,也不能讓人家拿走土地、不惜動武。

11月11日,國民黨中常委在中常會拿著10月30日的聯合報,主張嚴懲主張‘一中一台’的黨員。主席李登輝表示,當時李瑞環‘不是這麼說的,但某某報社記者回來後寫了一篇可怕的報導,來恫嚇我們老百姓’,‘有人要故意誤導當時的氣氛’。

11月23日,台灣醫界聯盟、台教會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起‘退報救台灣,我家不看聯合報’運動,由李鎮源、林山田、林逢慶和楊啟壽擔任發起人。聯合報遲至12月29日才於一版登出啟事,指出10月30日的報導被誤解,民間團體發起‘退報運動’對聯合報不公平。

聯合報當年的素質高,和中國時報合稱‘兩大報’,政治立場本就不為獨派和民進黨所喜,‘退報運動’或有消費意識,但氛圍其實是統獨。此后,媒體常因自身之不夠客觀,被貼上藍綠統獨標籤,遭不同立場之民眾恣意辱駡。

3,有線電視

退報運動隔年,1993年開始,台灣從老三台突然進化到100多個電視頻道,其中少部分被闢為新聞台,全天播放所謂即時新聞。以台灣的面積和人口,即時新聞自生量原本就無法滿足如此需求,播出內容常被指貧乏。

其間又有政論節目興起,‘2100全民開講’先獨領風騷,復有‘大話新聞’以不同政治立場抗衡。看看現在,政論節目仍大行其道,各台號稱立場公正,實則色彩鮮明。名嘴或有言行不堪者,加深閱聽大眾對媒體及記者的惡感。

2005年2月28日美國國務院公布2004人權報告,使用‘怪異,erratic’形容台灣的新聞品質。美國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Mark Magnier,在洛杉磯時報發表一篇‘他們無法應付真相’的專文,直指台灣媒體是瘋狗。台灣的新聞媒體開始被列為社會亂源之一。

4,網路社群

網路使得人們容易立即取得所需資訊,新聞媒體已往的權威,特別是知識和即時訊息方面,都受到極大衝撃。台灣媒體在這幾年剛好是弱勢,閱聽人逐漸不耐經常的小謬誤,對媒體和記者已由批評轉向輕蔑,侮辱性的言詞幾乎已踩上法律紅線。

社群網絡則擴散這些對媒體的敵意。

唉,今天就到此吧?同業如有想法,請留言批評指教,我再斟酌修稿,留給新聞后進們參考。

2015.070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