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新聞台057:委曲求全的記者

課綱微調爭議中,有‘日治日據’、‘清代清廷’之辨,事涉史觀,其實就是統獨。依各方批評的同樣標準,我們當記者服務於不同媒體,早就屈從並淪為‘洗腦’作業員,很悲哀。

1997年之香港主權變易,大家習慣稱‘回歸’中國,但傾向支持獨派的部分台灣媒體,當時就由編輯部下令正名為‘主權移交’。

之后幾年,兩岸交流頻仍,如何稱呼對岸,也是媒體的要務。以“自由時報”為例,只能稱‘中國’,不能稱‘大陸’。

“自由”甚至曾規定,寫‘中國偷渡犯’而非‘中國偷渡客’,表面理由是‘偷渡是既遂的犯行’。至於‘陸客’一詞,“自由”也是斟酌再三,才開放這個‘陸’字。

日據、清廷,都是大中國的觀點,統派朋友請理解獨派的想法。對獨派朋友而言,例如‘國語’,只是‘北京話’;他們在公共論壇未積極表述,私下是很堅持的。

就連‘台灣獨立’之措辭,也有來自獨派激進的批判,大略是不滿‘自中國而獨立’的思維。

在台灣,即使堅信自己是對的,也必須知道‘錯的人很多’,多到足以讓‘錯的變成對的’。新聞同業尤其需要調適,理解部分和全體,統獨漸漸無關是非。

不屑邏輯的人,會認為公孫龍子的‘白馬非馬’很無聊。但是,如果全盤接受‘白馬是馬’,就容易輕忽‘部分’與‘全體’的巨大區別。

姑且從‘一中’論者的角度比擬:依‘白馬非馬’,中華民國不是中國,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國。因此,不管是‘一中同表’或‘一中各表’,都得不到‘白馬是馬’的結論。

公孫龍子還有‘堅白石’之論,大抵是:看得到白色石頭、摸得出堅硬石頭,但無法看到或摸出‘白色堅硬的石頭’。

我仍以‘一中’論者的角度比擬:堅石如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中國,白石如中華民國之中國,即使它們各自真實存在,也無法推論‘堅白石’的存在。

搬出公孫龍子,也是想替我們當記者的解套。在台灣,名不副實漸成常態,我們在不同立場的媒體,採用不同的措辭也沒什麼大不了,千萬別自責。


2015.080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